20日,在哈尔滨香坊区通天街施工工地掘出的 “田家烧锅”遗址被有关专家确认后,引起市民普遍关注。“田家烧锅”历经200余年的 风雨苍桑,在 哈尔滨历史上书写了浓重一笔,而今关于“田家烧锅”及其后人的情况却鲜为人知。记者辗转找到了“田家烧锅”的 第五代后人田沛国,他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“田家烧锅”。
听“田家烧锅”故事长大
21日中午,记者在安埠商厦内见到了“田家烧锅”的第五代后人田沛国。
田沛国今年53岁,高高的个子,曾是一家日杂商店下属分店经理,现在在安埠商厦经营熟食生意。得知“田家烧锅”遗址被发现后,田沛国十分高兴。他告诉记者,他是200年前“田家烧锅”创始人田保辉的第五代后人。田沛国说,他的父亲曾在东北烈士馆工作,1960年后任香坊区商业局局长,1990年过世时79岁。现在《香坊区志》上面记载的关于“田家烧锅”的内容均出自他父亲之口。
田沛国说,小时候他们生活在香坊区延福街一带,可以说他们弟兄姐妹是听着“田家烧锅”的历史故事长大的。父亲向他们讲述了从1805年以来,田氏祖孙三代人是如何利用勤劳与智慧,在哈尔滨开办“田家烧锅”的。
“田家烧锅”闻名一时
据田沛国讲,父亲给他们讲述过关于“田家烧锅”在1805年(即嘉庆十年),他的老祖宗田保辉兄弟六人在其祖父喝父亲的带领下,逃荒来到吉林省榆树县窝集沟田家屯投亲,但是辗转来到哈尔滨的只有田保辉和田炳辉兄弟二人。按当时清朝规定,汉人不得任意开荒。于是,田姓便认住在阿勒楚咯的旗人温八秧子为房东,开荒种地,并积年有成,开设了第一家烧锅。听老一辈人说,当时酿酒只是自家人喝,后来酿的多了,酒卖给邻居路人。不久,“田家烧锅”远近闻名。
据田沛国回忆,小时候父亲讲,当年他们“田家烧锅”是数一数二的大户。酒厂一墙分为两院,前院存储高粱喝干草,围墙周围数目林立。后院宽敞,是住房和储存物资场所,四周建有炮楼,相当气派。“田家烧锅”到了1896年,由于“田家烧锅”家大业大,经常被“胡子抢”,所以渐渐经营不下去了。1898年,沙俄特别考察队来哈准备修筑中东铁路,来到“田家烧锅”。田沛国说,听祖辈们说,当时沙俄给了他们家800两银子,便占用了“田家烧锅”作为修筑中东铁路工程局驻地。1900年,在驱逐沙俄的战斗中,“田家烧锅”作为当时进攻沙俄的一个重要堡垒,被沙俄军队炸毁,酒厂房屋喝围墙遭到破坏,从此,“田家烧锅”成了一片废墟。讲到处此时,田沛国满脸酸楚,十分感慨。
田家后人渐离酿酒业
田沛国说,但年“田家烧锅”成为废墟后,田氏家族中的直系喝旁系亲属中有的搬到哈尔滨其他地方,有的干脆迁到外省。从此之后,有的亲戚都杳无音信。当时他的曾祖父在延福街一带定居下来。由于当时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,缺乏资金喝厂房等必备条件,拥有百余年酿酒历史的“田家烧锅”再没有酿酒。可他们一大家子人还要吃放,后来田家在香坊安埠街一带做起了棚铺生意,从此他们就再也没有酿过酒。
田沛国告诉记者,目前,在香坊居住的田家后人有一百多人,很多亲戚之间少有往来。他家共有兄弟六人,姐妹二人。兄弟姐妹中有的离退休在家,有的做电工,有的做买卖。在他们兄妹中,只有五哥田沛柱从事与酒有关的工作,在哈尔滨啤酒厂工作,马上就要退休了。如今,田家后人逐渐远离酿酒行业,但是,大家平时野经常聚在一起,开怀畅饮,聊着“田家烧锅”故事。每每这个时候,田家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。
“田家烧锅”不姓王
当记者向田沛国提起市民王久滨认为“田家烧锅”应该姓王一事,田沛国表示,当时他的先辈过来开荒酿酒的时候,只有他们田氏家族一家,这在历史档案商都是有证可考的,王久滨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。至于“田家烧锅”应该姓王还是姓田,《香坊区志》上都有详细记载,作为“田家烧锅”的后人,他是不会承认王久滨的说法的。
田沛国说,如今哈尔滨的很多市民对于“田家烧锅”知之甚少。